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突出抓好县域经济发展,打造立县兴县特色产业集群,要立足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创新布局、增强要素支撑、培育创新增长极、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美好图景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资料图)
坚持创新导向,强化县域科技创新政策保障
把握县域科技发展定位,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遵循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基础,明确我省县域科技创新定位,找准各级推进县域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编制县域重大科技创新需求清单,发挥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完善县域科技创新政策,形成支持合力。梳理好国家层面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落实好我省支持市县科技创新的系列政策,论证好各县(市、区)出台的创新政策,按照《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部署,围绕县域科技创新支持政策链条短板弱项,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支持政策,凝聚政策合力,放大政策乘数效应。
立足县域科技创新优势,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有差别地持续增大县域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要对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县(市、区),重点加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用地政策支持,促进科技与产业对接,强化集群创新优势的马太效应,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优化创新布局,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统筹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县域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给。根据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部署,统筹考量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需要,编制发布重大科技项目计划,支持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积极筹备申报,强化项目实施的监督和服务,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
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打造县域科技创新生力军。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推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为行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更多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承载力。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高效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布局,推动建设一批能落地、高效能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提升县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汇聚创新资源,强化县域科技创新要素支撑
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大、风险高,越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域,越需要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要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聚焦县域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优势领域,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注入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形成县域科技创新策源优势。
打造县域人才集聚高地,汇聚各类科技英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各县(市、区)应坚持内培外引并重,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培养一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聚焦县域“领跑”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精尖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夯实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
发挥科技中介组织作用,强化与外部资源联结。各县(市、区)应持续提升自身在我省乃至我国科技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对接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引进和建立具备较强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市场化服务机构,通过筹办各类国内外创新论坛等活动,提升县域科技创新品牌效应和声誉,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涌入。
锚定特色产业,培育县域科技创新增长极
汇聚政府市场合力,打造县域科技创新增长极。筛选具备条件县(市、区)的创新型城镇、科技园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企业等,集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竞争机制调节之合力,促使创新资源、创新主体集聚,培育一批县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县域科技创新增长极。
突出极化效应,构建创新增长极的动态优势。给予符合条件的县域科技创新增长极以必要的政策、项目、人才支持,支持头部企业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企业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创新平台等,推动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提升—极化效应增强—创新要素涌入”的动态良性发展格局。
发挥辐射效应,增强创新增长极的链条传动力。鼓励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市、区)深入实施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计划,提高产业关联度和产业链条传动效应,放大县域科技创新增长极的示范辐射效应,形成以点带面、整体跃升的特色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创新发展态势。
营造创新生态,激发县域科技创新活力
优化顶层设计,绘就县域科技创新蓝图。瞄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大科技需求,有效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县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政策举措和重点任务,合理部署、压茬推进、确保实效。加强与国家、京津和全省的政策协调,打造集调查研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动态优化于一体的县域科技创新政策推进链,确保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再造服务流程,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尊重创新规律,明确部门分工与职责,加快推进县域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人才“引育留用”服务机制,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面向基层、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服务流程再造,建立贯通各部门业务接口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科技治理数字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确保科研人员、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上。
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浓厚县域科技创新氛围。持续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鼓励县域科技创新工作争先进位,强化科技创新治理主体责任意识。推进“互联网+科普”工作,提高科普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县域经济主体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热情。加强县域科研诚信建设,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形成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更好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牛晓耕、牛建高,作者均为河北地质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