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正对我国各行各业不择手段打压、无所不用其极地技术封锁之际,今年2月14日,宁德时代曲线赴美投资,用技术换市场。一个多月后的3月3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更为严格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规则,同时与日本签署贸易协议,剑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宁德赴美这件事,从市场角度看当然无可挑剔——宁德此举标志着中国企业正依靠技术出海,很了不起。但从情感上,却又有些五味杂陈。笔者一直信奉市场精神,市场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公平。宁德向对方提供的,是美国当下最需要的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宁德所获得的权益虽然没有公开,但至少没有股权。而美国对我国动力电池的态度是,一边在吃我们做的饭,一边在砸我们的锅。
(相关资料图)
最近在动力电池领域有一则重磅新闻——
3月3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更严格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规则,自4 月18日起生效。新的规定将减少或取消一些零排放车型的税收抵免,但在新要求生效前再给予买家两周时间。具体来说,将每辆电动汽车7,500美元的补贴分成两半,按以下标准执行:
第一部分:电池矿物质:
从2023 年4 月18 日开始,如果想要获得这项3,750 美元的抵免额,动力电池中至少 40%的关键矿物质必须在美国(或任何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回收或提取或加工。之后,所需百分比在2024 年将增加到 50%,2025 年增加到60%,2026年增加到70%,到2027年增加到80%。
第二部分:动力电池:
要获得从2023 年4 月18日开始的剩余 3,750 美元抵免额度资格,美国消费者所购电动汽车至少 50%的动力电池是在美国(或任何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制造或组装。之后,该百分比在 2024-2025 年增加到 60%,2026 年增加到 70%,2027 年增加到 80%,2028 年增加到 90%,2029 年增加到 100%。
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有以下国家:
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 和国、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色列、约旦、韩国、墨西哥、摩洛哥、尼加拉瓜、阿曼、巴拿马、秘 鲁和新加坡。
最近,日本刚被当作FTA 国家同等看待。
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三条:
从2024 年起,只要电池组件来自“敏感实体”则无法取得抵免;2025 年起,只要关键矿物来自“敏感实体”则无法取得抵免。
美国对所谡“敏感海外实体"的定义如下:
1)被指定为外国恐怖组织的外国实体;
2)进入美国SDN(特别管制个体)名单;
3)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政府拥有、控制或受其管辖或指示的个体;
4)受间谍法定罪的个体;
5)有损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的未经授权行为。去年8月,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为在北美地区进行最终组装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但对汽车电池中的关键矿产、组件等提出严格要求。
在IRA这个新政出台之前,美国拉拢日本入了伙。2月28日,美国和日本宣布了一项贸易协议,涵盖电动汽车电池的矿物。该协议旨在加强其电池供应链,并帮助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获得新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该协议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图,就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旨在减少美日之间对中国此类材料的依赖”。美日将“合作打击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并对外国对其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投资进行投资审查。”
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戴表示:“日本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贸易伙伴之一,这项协议将使我们能够深化现有的双边关系。”
她说,该协议将解决两国在电动汽车电池中最重要的矿物方面的贸易问题,这些矿物质包括锂、镍、钴、石墨和锰。两国同意每两年审查一次矿产协议,包括终止或修改协议是否合适。
一方面抡起制裁大棒,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采取不公平、非市场化的打压政策,一方面又对本国的动力电池在技术、产能上的全面落后深感焦虑,对宁德时代这样的头部企业手中的技术非常希冀、渴求,这恐怕就是美国当下心态的真实写照。
美国并非不重视动力电池。
长期以来,美国支持多个国家实验室和企业一起承担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工作。早在2009年,奥巴马政府就计划在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商业化进程、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规模。
但是,受制于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工业体系、技术人才及政策摇摆等多种原因,美国锂电池产业化能力一直比较差,目前美国本土锂电池企业尚未能满足国内需求,且多采取与日本韩国企业合作的形式。
虽然拥有全球市值第一车企的特斯拉,但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仍然呈几何级落后于欧洲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美国的电动汽车2020年销量仅为33万辆,渗透率为2.3%;2021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6.7万 辆,渗透率达到4.3%;
2022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7.3万辆,同比增长72%,渗透率达到6.9%。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突破80万辆,同比增长65%。其中,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占总销量65%;福特汽车公司跃居电动汽车销量第二位,在美国全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7.6%;现代及起亚以7.1%的市占率位居第三。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宁德时代以技术曲线赴美,与美国第二大电动车企福特展开深入合作。
“美国市场,宁德时代是一定要进的。”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在2022年初的一场小范围的投资者沟通会上强调。
今年2月14日,福特宣布将在美国密歇根州新建动力电池工厂,总投资高达35亿美元,而宁德时代将就电池专利技术进行许可,同时将为工厂的生产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福特工程师将会负责电芯与整车集成工作——至此,宁德时代“曲线”进入美国市场。这家工厂产能为35GWh,每年可为约40万辆福特电动车提供动力电池包,计划在2026年投产,员工2500人。
福特将由此成为首个在美国本土建立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汽车公司。
福特早在1908年就开始流水线生产汽车,福特汽车既是美国汽车工业文明的开创者,当于亦承担着美国工业振兴、美国制造的梦想。
2021年8月,在美国宣布《削减通胀法案》的同一时间,拜登在白宫会见了美国汽车三巨头福特、通用、 Stellantis,以及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要求到2030 年各自新车销售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至少要达 40%。而现在,离这个目标显然还相差很远。
美国电动汽车产业落后,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成本的控制能力。在这方面,装配有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特斯拉Model3,销量因此而快速增长,成了最好的案例。
相对于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们来说,日韩动力电池厂商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与生产上全面落后——LG的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商业化还不成熟,而急于快速发展的美国汽车制造商们,显然已经等不及了。
福特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Bill Ford)表示,宁德时代将协助福特“跟上速度,以便我们可以自己制造这些电池”。
在一份券商报告中,我们发现宁德时代一直把尚未破冰的美国市场当成其对抗比亚迪等一众追赶者、确保绝对市场领先地位的富矿。
福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关系结构与传统合资企业不同:
福特将控制该工厂100%的所有权,并从宁德时代获得磷酸亚铁(LFP)电池技术的许可。这种非常规的股权结构可能使福特有资格从拜登政府的《降低通胀法案》中受益,该法案承诺向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联邦补贴,以换取国内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
即便如此,福特与宁德的交易仍然激起了包括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和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的愤怒。
他们认为这相当于允许这家中国公司从美国的补贴中受益。
就此,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中美企业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不应政治化。
国内一些行业观察人士对于宁德通过技术曲线赴美表达了担心:宁德时代除了要面对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还不得不警惕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曾经在美国遭遇过的“公开技术抢劫”。而是否涉及技术外流,也是中国政府所担心的。
去年日本媒体《日经亚洲评论》曾报道,LG新能源就曾收到合资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要求分享敏感技术信息的请求。在二者合资建厂的过程中,通用以“为了确认电池的安全性”为由,向LG新能源索取与稳定性直接相关的电池输出相关实验数据。
关键是,福特也有这样的“前科”。
福特在与SKI协商电池合资计划时,要求SKI共享电池密度相关技术。在谈判过程中,SKI以韩国《产业技术保护法》规定,电池技术被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为由,拒绝技术共享时,福特甚至直接去访问了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要求证实韩国企业的说法是否有法律依据。
去年9月,韩国政府拒绝了EV电池材料公司韩国L&F在美国建厂的请求。韩国产业部给出的理由是,充电电池相关材料、工艺、生产技术是决定电池产业竞争力基础的最尖端技术。如果这些技术流向海外,将会对韩国产业和国家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福特并不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在美国市占率达到65%的特斯拉坐不住了。
3月31日,据彭博社报道,有市场传闻,特斯拉正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家新的电池工厂,与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CATL)一起生产LFP电池。
在过去几年中,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多次表示,特斯拉计划将更多的电动汽车转向LFP电池,以克服镍和钴供应的担忧。
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出去,但如何走出去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也在赴美建厂,但他们并不是把技术拱手送人,而是中国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生产的硅片甚至电池片将由此运到美国本土组装。而宁德时代在与福特的合作,是纯粹的技术输出。
当然,宁德时代作为一家根正苗红的龙头企业、中国骄傲,肯定有其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