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感谢医院的治疗,我父亲的病才能得到及时救治。”4月13日上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来自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的62岁藏族同胞次旺仁增向医护人员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真挚的感谢。
(资料图片)
主治医生团队与来襄藏胞合影。通讯员 供图
“我刚才查看了你的伤口,从你走路的情况来看,应该恢复得差不多了,本周末就可以出院。”接过哈达,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骨科专家廉凯高兴地告诉次旺仁增。
当天,记者见到了从西藏远道而来的62岁患者次旺仁增,手术后第9天的他恢复良好,在家人的陪同下已经可以正常行走。短短几天的时间,困扰他多年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被治愈,终于能够实现正常站立走路的心愿。
藏襄山海情,跨越3000公里的“治疗之旅”
这位患者是西藏一名普通农牧民,2023年3月在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下乡诊疗过程中发现其左膝病变严重。此行的目的是在援藏项目的支持下,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重获行走自由,是名副其实的“治疗之旅”。
襄阳市对口援助的琼结县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骨关节疾病多发。
去年7月,襄阳第十批援藏医疗队到达琼结县后,积极为当地藏族同胞提供医疗服务,在下乡义诊的过程中发现了藏族同胞次旺仁增的情况。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当地无法满足手术的要求。
担任琼结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谭志彬、石亮第一时间向琼结县卫健委、襄阳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汇报,积极争取支持。他们将次旺仁增的X光片传回襄阳,廉凯院长对他的病情进行评估。
藏族同胞次旺仁增最终决定历经3000公里的跋涉,只为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救治,早日重返健康。
开通绿色通道,给藏族同胞家一般的温暖
“自接到此次援藏任务后,我们便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谭志彬说,为迎接次旺仁增的到来,医院提前安排好藏胞的住院房间,并根据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准备了生活用品。
4月2日,随着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襄阳机场,经过3000多公里的长途飞行,藏族同胞次旺仁增在女儿和援藏医疗队队员的陪同下,来到了襄阳。
入院当日,为藏族同胞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办理了入院。最大限度为远道而来的藏胞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体验。
“吃得很好、睡得也很好,真的谢谢你们!”当问及在这里住得是否习惯时,62岁的次旺仁增笑容灿烂。此次陪他来的是他的女儿普布米央。她告诉我们,父亲没有来过襄阳,她想等他出院后,能够好好看一看襄阳这座古城。
4月3日,手术的前一天,廉凯院长带领专家组来到次旺仁增的病床前查看,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缜密分析讨论,为他量身定做了左膝关节置换手术方案。
主治医生陈杰说,62岁的次旺仁增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比较复杂,专家们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考虑到次旺仁增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痛的折磨,睡眠情况一直不好,主治医生陈杰在入院评估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围手术期为患者采取了ERAS快速康复治疗方案,术前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多学科讨论。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次旺仁增的术后疼痛得到明显改善,也为后续的快速康复并下地走路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带队,“手术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加速藏胞康复
4月4日,到达襄阳2天后,次旺仁增就上了手术台。术中,廉凯发现次旺仁增的左膝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非常严重,严重内翻畸形,加上骨质非常硬,给手术增加了不少难度。在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两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护理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早已成熟开展。护理和康复从患者入院时就开始介入,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能够获得患者疼痛、跌倒、血栓风险等全面信息,护理和康复提前介入,通过药物和指导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降低血栓风险,同时向患者宣教康复理念,提前让患者术前掌握术后康复的要领,实现预康复的目的。
“手术之后几天都睡得很好。”术后第9天的次旺仁增恢复良好。在出院之前,他亲手向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献上哈达,对自己在院就诊期间,全体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与细致服务表达了充分的肯定与诚挚的感谢。
“味道很棒!”4月14日,为让藏族同胞感受到襄阳文化与美食,骨科医护人员特意买来两碗襄阳牛肉面,送到了旺仁增和他女儿普布米央的面前。
近年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做好琼结县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已派出多名援藏医生组团式帮扶,并从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开展援助,使他们的整体医疗技术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丁香格桑手挽手,汉藏人民心连心。”在两地多年来的交流交往交融工作中,汉藏人民已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立起了深厚友谊。
今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扎实推进援藏工作,进一步加深汉藏民族间的友谊,为保障当地藏族同胞的健康贡献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