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宫苑、奢华夜宴、精美服饰……从留存下的唐人笔记、唐传奇、文物古画等史料中,后人拼凑出了大唐盛世之繁华若梦的景象。
(资料图)
盛唐时期极尽奢华的夜宴究竟是何模样?白居易凭什么被封为顶级“吃货”?四季流转中,唐人如何消夏、赏春,度过朝朝暮暮? 澎湃问吧邀请唐史作家师永涛,一起聊聊唐朝风物与唐人的衣食住行。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唐人有多会吃
@LINDAAA:盛唐时期一场极尽奢华的夜宴需要花费多少钱?有哪些让现代人都自愧不如的讲究?
师永涛:由于史料有限,我们无法知晓特指“夜宴”的宴会食物及花费。唐代最著名的宴会叫“烧尾宴”,是士人初登第或官员升了官级宴请朋侪的宴席,高级官员升官还会宴请皇帝。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唐中宗时大臣韦巨源的烧尾宴。他当时官拜尚书令,于是办烧尾宴,宴请中宗。这场烧尾宴的菜单完整地保存在传家的旧书中,这就是著名的《烧尾宴食单》,也叫《韦巨源食帐》。但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完整菜单了,因为记载这份菜单的古籍仅有北宋陶谷的《清异录》,陶谷只是摘录了其中的部分“奇异者”,即便摘录,也多达58款。
虽然只有菜单,没有价格,但是看看这些菜品,就知道不便宜,举几个例子:通花软牛肠(胎用羊膏髓)、天花鏎锣(九炼香)、逡巡酱(鱼羊体)、红羊枝杖(蹄上裁一羊得四事)、升平炙(治羊鹿舌拌三百数)、八仙盘(剔鹅作八副)、五生盘(羊豕牛熊鹿并细治)……
至于一般贵族和平民的宴席,多亏有敦煌文书存在,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不少信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高启安先生《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一书,从食物原料到餐饮具,从食物名称到宴饮坐姿都有讲述。
@Puzz康:为啥说白居易是顶级“吃货”?他有多会吃?
师永涛:说白居易超级吃货,可能是有人把白氏关于饮食的诗歌集合起来的缘故。实际上杜甫也有很多写饮食的诗歌,比如鱼脍(生鱼片)、樱桃、槐叶冷淘(凉面)等,我们也并不能因此判断杜甫是吃货。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古人有一种来自经典作品的固有认识,但如果我们阅读一下他们的诗文总集,会发现他们的人生有着丰富内容。
比如李白、杜甫,我们一般认知是他们是诗人,但他们文章写的也很好。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上安州裴长史书》写的才华横溢,悦上而不猥琐,飘逸雄浑。杜甫的《朝献太清宫赋》《有事于南郊赋》写的汪洋恣肆,声韵华美,辞章万千。
白居易也是一样,白居易生前几次修订编定自己的文集,甚至自己写墓志铭,他把自己的诗文乃至拟诏(代天子立的草稿王言)都收录进去,有一种超前的文本意识。这也使得我们可以很立体的通过他的文集去了解他,所谓“吃货”的标签便是有人在其经典诗歌之外的发现。
所以,对某一作家感兴趣一定要读其文集,你会发现你的固有认识被打破了,非常有“发现感”。只是大家都没那个耐心罢了。
唐朝生活方式
@gagapan:盛唐时期的宫廷生活,若是对标同时期的欧洲宫廷,东西方哪边更胜一筹?
师永涛: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宫廷生活是一个非量化的指标,没法对比。但这个问题引出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唐朝存在的7-9世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中东,阿拉伯帝国经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时期,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
南亚的印度还没有完全统一,北印度群雄竞起,南印度的朱罗王国保持了200余年的兴盛。
在非洲,阿拉伯帝国入侵之前,非洲最强大的国家是阿克苏姆王国。阿拉伯人入侵后,北非落入了阿拉伯人的之手,西非则是马里帝国时期。
东欧和东南欧是横跨欧亚非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
西欧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被各个日耳曼民族统治,征伐不断,直到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欧洲才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时期。
南美,则是玛雅时期。
这只是大略的情形,唐朝存在的时期,最精彩的场景便是一系列古代民族在欧亚非大陆上碰撞、交融、冲突、迁徙。因为这个话题很大,我也只能简单讲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相关书籍。
@三五一十五:唐代时,人们在入夏后会有哪些消夏避暑活动?
师永涛:唐代中前期,皇帝在长安四周有避暑行宫,最著名的避暑离宫便是长安西边的九成宫,位于今天陕西宝鸡市的麟游县。安史之乱后,皇帝便极少去离宫了,夏天就在禁苑或者曲江。
富贵人家还会在前一年的冬天差人去渭河凿冰,储存在冰窖内,夏天拿出来降温。
总体来说,唐人夏天避暑去山高或者林密的地方为主,比如长安曲江一带,就是唐人避暑的好去处。唐文宗时代的刘德仁有一首《夏日游慈恩寺》写“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
另外,“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说的是在曲江附近的大雁塔慈恩寺,很多人都去那里避暑。
普通百姓夏天还吃一种叫“槐叶冷淘”的凉面,杜甫有一首《槐叶冷淘》诗便讲了这种食物“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热,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用槐叶的汁水和面,制成面条,入锅煮熟后,面条色泽青翠鲜润。既然叫“冷淘”,估计是要过凉水的。吃的时候配上鲜嫩的芦笋,碰到牙齿会感到冰凉如雪。
总体来说,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夏天还是很难熬的。李白《夏日山中》说:“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天,光膀子躺在山中的小溪边,扇着扇子,吹着山风睡觉,大抵是唐代最舒服的方式了。
@beerlee:唐朝十岁左右的女孩子穿哪种服饰?
师永涛:先说下年龄,唐代十岁左右的孩子被称为“总角”“能言”或“乘羊”,是男生未戴冠,女生没有及芊的年龄。
十岁左右的女孩子穿什么衣服,我们通过敦煌壁画供养人图或帛画参考一下会发现,十来岁的女孩子穿的和成人没多大区别,就是襦裙,交领上襦搭配下裙。如对唐代女性服饰感兴趣,推荐阅读左丘萌、末春《中国装束:大唐女儿行》(202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青岛大学纳春英教授的《隋唐平民服饰研究》(2023年,人民出版社)。
@澎湃网友3YZVzi:看唐朝的壁画,女性大部分都是低胸装,好像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穿衣方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现在又认为低胸服饰不雅观,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观念变得保守了?
师永涛:在传统中国的道德观中,对于女性胸部有着一种天然的警惕,如果过分突出胸部,会被认为是不贞或者淫荡。以至于到了民国,人们仍然被这一思想所制约。一九一八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就曾经以西洋装束有辱斯文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
到了20年代末,大量进步女性发起“天乳运动”,政府随即倡导“天乳”,反对束胸。女性的胸部才被解放,至今不过百年。
最近几年,类似“低胸不雅观”的言论一出现,就被大量网友声讨,证明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女性展示自己的身体美的。我个人也支持女性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观念。只要大家思想不滑坡,文明就不会退步。
唐朝何以延续
@三五一十五: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还能延续王朝那么久?
师永涛:安史之乱后,唐朝仍然有着近一半的国祚,也就是说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的中期,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那么,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延续百余年?我们能够看到各种观点,比如:安史之乱虽然声势浩大,攻陷了唐两京,但是以安西、陇右、朔方、河西为代表的边军仍然战力强劲;比如,安史之乱属于叛乱,并没有动摇唐帝国的合法性,人民仍然支持唐朝廷。等等。
我这里分享一个观点,来自历史学者、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的著作《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在这本著作中,仇鹿鸣认为,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他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
简单来说,安史之乱虽然造成了藩镇林立、宦官和党争这样的后遗症,但唐王朝是仍然保持着统治,是唐王朝和藩镇在不断地和、战之间,逐渐认清了彼此力量边界和行动逻辑,双方发现对方都不能消灭自己,于是形成了一种政治默契,从而达到了某种平衡。这种政治默契也是唐朝得以维持如此之长而不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烟火大唐:一部万花筒式的唐朝生活史》,师永涛 著, 现代出版社 | 2023年4月
标签: